电气倒闸机器人、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轮式巡检机器人……近期,中国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厂区智能机器人持续“上新”。
“我们已累计引进机器人12台,这些机器人在固定岗位操作、日常巡检、应急救援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全厂6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3个危险岗位实现机器人替代,引进辅助机器人的岗位工作效率提升32%,劳动强度一下子就下降,作业安全系数明显提高。”中国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事业部副总经理孟宪鑫介绍道。
中国中煤陕西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的陕西省榆林市。目前已建成投运的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是中国中煤和陕西省首个煤制烯烃项目。在项目建设之初,项目的决策者敏锐察觉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行业率先提出信息化与项目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用的建设思路。在项目建设期间,采用了云计算、物联网、数据集成等前沿技术,与项目建设同步完成并投用大机组监测、智能巡检、物料与能耗管理等一批应用系统。进入生产运行期后,紧紧围绕满负荷安稳生产、高效科学运营管控,持续深化应用信息系统,初步实现生产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该项目在“两化融合”方面率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我国化工产业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两化融合优秀企业”,被工信部评为全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63家试点示范企业之一,这是煤化工行业获得此项荣誉的首家企业。
煤化工公司制作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显著特点。一直以来,安全生产都是困扰企业平稳发展的首要因素,该公司确立了以智能工厂建设为抓手智慧安全管理路径,持续优化升级智能增安手段,确保了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5G、大数据、算法模型、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跨界思维、嫁接技术、整合资源,与化工厂工艺技术、装置装备深层次地融合,解决了以往单靠人力没办法解决的安全难题。”该公司煤化工事业部安健环管理中心经理高万良介绍。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迭代,智能工厂也在持续升级,2021年4月该公司被列为应急管理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73家试点建筑设计企业之一。该公司统筹建设了安全生产管理一张图、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设备完好性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深层次融合应用,消除了全厂空间、时间盲点,逐步实现生产现场红线区域少人化、无人化管理,降低安全生产管理风险。该公司“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荣获全国十家优秀实践案例,成为工信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智能工厂建设走在了行业前列。
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国内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以及聚烯烃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煤制烯烃公司制作经营压力与日俱增。对此,该公司积极践行中国中煤“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围绕提高效率与效益,制定了多项提质增效举措。“应用5G+无人机巡检高空点火枪、塔架防腐等场景,高处发生故障仅需10分钟准确定位,消除了高空巡检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公司煤化工事业部信息化主管苏强介绍。类似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该公司随处可见,例如光纤测振、声音侦听传感和红外热成像监控等,实现了对25台套大机组、7台关键设备润滑、111点关键管线台套机泵等在线监测,改变传统巡检模式,提升预知预警能力。
目前,煤化工厂区75%的核心生产单元实现了智能生产控制,为企业提质增效带来了巨大好处。“甲醇制烯烃及烯烃分离装置智能控制投用后,双烯耗甲醇指标降低0.02吨/吨,综合能耗降低1%,降本3200万元/年,助力碳减排7.2万吨/年。”该公司煤化工事业部全面预算与经营分析主管张颖介绍。
同时,该公司依托生产系统大数据,建立了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成本及效益测算模型,将“算账式搞生产”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依据市场走势,及时作出调整负荷,实现效益最大化。2023年,该公司6台气化炉运行周期超过200天,聚乙烯装置日均产量达1094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化工行业低迷的背景下,2023年生产聚烯烃73.61万吨,实现效益5.33亿元,同比增加351%。
创新永无止境,合作共赢共生。该企业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的过程中,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强化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按照中国中煤提出的“大外脑+小内脑”科学技术创新路径,与中科院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级创新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协作、优势互补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我们建立了‘揭榜挂帅’机制,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目前全厂三剂国产化率提升至91.53%,烯烃中心三剂国产化率达93.75%,国产化替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煤制烯烃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该公司煤化工事业部技术管理中心副经理安东玲介绍。
目前,该公司首个省部级创新研发平台成功获批,并入选榆林首批助力秦创原平台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被陕西省评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实施科学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开展技术跨界融合应用,先后与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化技术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信息链、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七链融合共生共赢”良性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该公司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逐步培育形成了以“人本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内在要求。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红利正逐步向一线员工释放。
“目前,我们由‘四班两倒’工作模式变革为‘五班两倒’,这在我们从事的行业中尚属首次。”该公司一线操作员工吴乔华一脸喜悦地说。
“公司目前还在中央控制室设立了状态恢复室,配备了躺椅与空气净化器,我们在上夜班时每人可以轮流休息2小时,对保证上班期间工作质量带来很大帮助。”一线操作员工王杰补充道。该公司为保证员工上班期间工作状态,在门岗和中央控制室内的还配置了精神情况监测仪,采用非接触式智能检测的方式,对员工健康指标、精神情况等进行仔细的检测,保证人员岗前状态良好。同时,还设立智慧咖啡厅等工间休闲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多样化的休闲举措,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关怀与尊重,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归属感与创造力。据了解,该公司近年来化工人才流失率低于2%,为同区域同类企业最低,人才吸引力在区域位居前列。
据了解,该企业之所以能在一线员工人文关怀上出台如此多的新举措,一方面源于企业管理者本身就具有比较前卫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近年来在智能化、数字化取得的成效能够承载起这样先进的理念,这充分体现了央企管理者在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思路变革、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模式创新方面的勇气、担当及作为。
未来已来,只有与“智”携行,方可赢得未来。随着科学技术浪潮的推进,智能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煤制烯烃产业作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阵地之一,未来在国家能源化工领域仍将肩负保障能源安全、示范引领带动的重要使命。同时,面对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趋势,煤制烯烃行业自身也需要大力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能经得起市场大风大浪的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需求愈发凸显,对于高质量、高效率、高创新的新质生产力也日益迫切。
中煤陕西公司秉持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理念,在做优现有产业的同时,正在积极地推进化工二期项目建设,通过逐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高中端产品结构,深化数字化转型,努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提质增效空间,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围绕建设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一流数字化煤化工标杆示范项目,我们超前研究和谋划关键技术,强化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顶层设计优化,积极构筑基于AI、大模型应用场景,为化工二期项目注入数字基因,努力将项目打造成为全生命周期不落后的世界一流化工项目。同时,我们作为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必须站在时代潮头,强化央企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勇立潮头,迎接挑战,为我国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探索具有中国中煤特色的方案与路径。”该公司副总经理、煤化工事业部总经理杨雪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