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部队表现出色,段立平曾两次被送往炮兵院校学习进修。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开端平缓,段立平也从野战部队抽调到了地方部队,调任厦门警备区。
“1978年《光明日报》那篇《实践是查验真理的仅有标準》的署名文章,也在部队引起极大反应,咱们感觉有大事要产生。”而作为“台海前哨”的厦门,出人意料地最早迎来变革开放的温暖春天──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厦门其时只要两条公交线路,筼筜湖和厦门市政府这一带那时是市郊,都是一片盐碱地,现在房价好几如果平米,谁能想到?”段立平慨叹。
1984年观察厦门特区后,特区範围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厦门开端从“一片荒地”进入了“一天一个样”的蜕变。天翻地覆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容颜,还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刚到厦门,段立平家用的是9瓦灯泡,只要一台电风扇称得上电器,月薪仅54.5块钱。记住在厦门湖里特区铁皮棚容貌的第一个免税商店裏,段立平咬着牙用了一个月薪水等额的外汇券,买了一台德国产的粉碎机,还给妻子买了一件开司米毛衣和一点进口食物和日用品。“那简直是开了洋荤,但去一次满腿泥。”
“现在电冰箱已换了四代,洗衣机也用了三代,电视机也用到了第五台,轿车换了三辆,退休了月薪又有八千多块,这是曾经做梦都想不到的啊。”段立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