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十日满地黄”,每年小满过后广饶县花官镇便进入了“麦收时间”。在花官镇东赵村,小麦已经很成熟,眼瞅着一片乌云飘来,村民李清收却不急不慌:“收割机马上就到了,没等雨下来,麦都收完了。”
金黄的麦田,微风拂过,吹的麦田沙沙作响。麦收季节曾是农民最辛苦的日子,因为不仅“活累”而且“急人”。“以前用镰刀割麦子,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割不到两亩地,从收到种得一个多月,阴天下雨把人急得团团转,再好的麦子雨一打也毁了。”李清收说。可自从有了收割机,李清收这个过去“镰刀都提前三天磨好”的勤快人,也变成了“懒汉”。看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他头天晚上约好了机手,第二天收割机直接开到麦地里,不到50分钟,9亩小麦就收完装车送回了家里。
上午小麦还长在地里,中午就一袋袋拉回了家,过去持续一个月的“麦收持久战”,现在不到一天就颗粒归仓,农业机械化改写着“麦收时间”。今年麦收,花官镇从6月5日开收,预计6月18日收获完毕,全镇预计将收获4万多吨小麦。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描摹着新的麦收图景。过去农业生产离不开的“老物件”“镰刀、木犁、锄头”等,如今已很难再看到,农田里迎来的是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这些“新主角”和一批“新农人”,农业生产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跨越。
在花官镇海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建正在调度农机。王海建说,合作社有10台收割机,16台大马力拖拉机。日作业能力耕地达6000亩、收获作业达1500亩。今年,他还投资200万元新购进了一台德国进口的大型秸秆回收收割机,这是目前山东省马力最大的大方捆秸秆打包机,完全智能化操作,最快40秒就可以打完一个包,每天能够实现上千亩的打包作业。
回忆起第一代收割机,“当时收割机马力小,一天只能割三四十亩,但对农民来说却是个宝贝疙瘩,每到麦收时各地都会上演农民抢收割机的画面。”王海建感慨地说。20年来,农机不仅慢慢的变多、马力慢慢的变大、效率慢慢的升高,而且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发一条微信收割机就能开到地头,二维码一扫就付完款,农业生产越来越高效。
花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花官镇将组织100台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能保证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玉米机播率稳定在90%以上。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标注明确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