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以及通过电视机和有线电视机顶盒进行频道冲浪时,你知道是什么记录了我们身处何方、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向哪里移动的吗?
这就是传感器的功劳!在经过最佳集成后,传感器能通过空间和时间精确地跟踪用户的运动等行为。随市场对智能设备的需求一直上升,传感技术已成21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之一。受应用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影响,有机构预测全球传感器需求有望从当前的百亿级激增到2025年的Trillion-Sensor(TSensor,万亿传感器)量级。更多更小、更便宜和更快的新型传感器也逐渐取代老式传感器。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其集成更多传感器这一趋势未来几年将会加快,慢慢的变多的运动和环境传感器以及新兴的生物传感器则是重点方向。
生物传感器现已应用于独立的可穿戴医学监护仪,而且许多消费类设备现在都提供心率测量功能。接下来的几年内,消费设备将集成更广泛的生物传感器,如测量血氧量、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光谱传感器,以及确定出汗水平和pH值的皮肤电阻感应传感器。
运动型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和磁力计等,主要运用在手环等设备中,它们总体的基本功能是在智能设备中完成运动监测、导航和人机交互。
通过运动型传感器随时随地记录和分析人体活动情况,用户就不难得知自己跑步的步数、骑车的距离、睡眠时间和能量的消耗。这些传感器套件(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传感器)在跟踪运动方面具有令人吃惊的能力,特别是与如今无所不在的GPS结合在一起之后。
目前,这些微型传感器的潜力仍未被充分发掘,提取出它们的数据并将这一些数据整合成精确可靠的指向和跟踪信息是一种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具挑战性的算法操作,经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
此外,在硬件和应用工程师之间有一个普遍(但错误)的假设,即大多数传感器提供相似的性能水平,因此通常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应用需求。
一般集成进消费产品的运动检测传感器包括3轴陀螺仪、3轴加速度计和3轴地磁传感器。在运动跟踪和绝对方向方面每种传感器都有自己固有的强项和弱点。
最近,传感器“融合”正在进入广大消费产品,成为一种克服单种传感器弱点的有效方法。传感器融合是一种复杂的软件,它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更加精确的运动检测结果。这种软件通常包含复杂的算法,如果正确实现的话可以考虑几百个变量。
国内方面,运动传感器的厂商近千家,依据市场反馈,总实力排名前五的有这些: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企业主要从事声学、传感器、光电、3D封装模组等精密零组件,以及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穿戴、智能音频、机器人智能硬件的研发、制造和品牌营销。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综合竞争力。自上市以来,歌尔保持高速成长,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
财报显示,在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7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59%;利润总额2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7%。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子)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航天电子元器件专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公司的航天高科技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传感器、无线电测量控制系统、特种电子通信、自动跟踪系统和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系统、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卫星通信地球站、星上精密机构及结构部件、大型地面工程业务测控站和电子支持设备,以及火箭、卫星、舰船、飞机、核能等产品配套使用的各种电连接器、继电器、电子仪器设备、电缆网及开关设备,GPS/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及终端设备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型号卫星、火箭运载工具、相应的地面通信测量与控制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
2016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实现利润总额5.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1%。
控股股东为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是做压力、流量、温度等测量仪表和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等控制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自动化工程服务。财报显示,威尔泰在2016年净利润0.05亿,同比增长144.91%。
1997年成立,坐落于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专门干设计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这类的产品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在的基本的产品是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产品。
在士兰微近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7.4179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5.4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1.6949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76.75%。
苏州固锝于1990年11月成立,是中国电子行业半导体十大有名的公司、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协会副理事长企业。财报显示,苏州固锝在2016年报净利润达1.13亿,同比增长394.88%。
可穿戴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可穿戴产品层出不穷,例如:智能织物、智能皮肤、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贴片、智能手套等。未来,可穿戴技术正在朝着低成本、高舒适度、结实耐用、自供电、柔性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