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0万吨垃圾随地变宝!发生在罗湖的这一“魔术”让建筑业深深着迷!
如果这200万吨全部填埋处理,将因放置垃圾而占用土地100多亩;反过来如果进行综合利用,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相当于减少取土20多万立方米,还原耕地100多亩。
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来说,罗湖棚改的建筑废弃物倘若没办法得到妥善处理,增加的城市负担可想而知。因此,从立项伊始,罗湖棚改就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求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现场处理及综合利用。
2009年,深圳颁布施行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2010年开工建设的深圳南科大项目,更是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的大型建设项目,“一吨建筑垃圾都没有往外运”。而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则是深圳首个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棚改示范项目。
尽管此前深圳已经积累了多个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的案例,面对罗湖棚改如此大体量的拆除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能否真正的完成现场综合利用,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科长何锋坦言,自己曾有过不少担忧。
罗湖棚改项目作为存在重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隐患的区域,一定要尽快予以拆除,但是现场综合利用则要求在拆除的时候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破碎、分选、筛分等工序,将建筑废弃物变为可循环利用的建材,相比一刀切的拆除方式显然要复杂得多,两者之间是存在矛盾关系的。——何锋
今年9月,深圳市住建局决定授予罗湖棚改造项目为“深圳市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目的是要“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发展、推进节能减排”。
何锋指出,我们一方面要总结推广罗湖棚改的经验,提升综合利用的整体工艺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是要给其他项目注入信心:“罗湖棚改这么大的项目都能做好,其他项目肯定也没问题。”
在何锋看来,授予试点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深圳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之下,选择罗湖棚改作为试点,正是希望罗湖棚改能够承担起探路者与先行者的角色,为全市探索出新的模式与道路,为破解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难题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把垃圾运走、填埋、丢弃……这是建筑废弃物过去常常走的一条“老路”。而面对200万吨这个庞大的数字,罗湖棚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课题组副组长范璐璐和他的团队首先提到的一个词是“算账”。
“罗湖棚改三大片区的200万吨建筑垃圾,如果完全外弃,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将产生1 .92亿元费用。”范璐璐介绍,而购买破碎机、就地破碎、将破碎后的再生产品运往罗湖周边,所有这一切的费用加起来,大约为1.21亿元。
算账之后,让垃圾“变废为宝”再次重生,成为必然选择。而这种选择,还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用范璐璐的话来说,就是节约世界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治理费和垃圾填埋用地,推动深圳环保型再生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很显然,这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明智之举。
但是,“变废为宝”还面临一个难题:棚改三大片区的拆除速度快,体量大,且村民自建房所用材料性能差异较大,导致建筑拆除物破碎之后无法精确且快速分解为可通过的砖、混凝土、钢筋等建筑原材料。可以说,罗湖棚改的建筑废弃物的利用在全国范围内来讲,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带着上述的困难,课题组尝试探索一条新思路——— 罗湖棚改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技术。
为此,范璐璐所在的天健集团从德国引进移动反击式破碎机和移动式筛分机(“克磊镘”),这套设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展开现场处理与综合利用,由拆除而产生的建筑材料经过破碎与筛分,最多可细分出四档不同粒径规格的集料,在传送过程中,同时将铁类杂质进行筛选剔除,保证了最终粒料的纯度。根据对集料的性能检验测试,对其来加工利用,实现了建筑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很显然,这个国际先进品牌和技术水平的建筑拆除组合设备,才是让垃圾展开重生之旅的“神奇之手”。它们,在棚改三大片区房屋拆除现场,如同一个个庞然大物,“吃”进建筑垃圾,再“吐”出建筑原料,再让这些综合处理率达98%的原料,获得重生机会。
李恭博是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天健集团移动破碎组的负责人,在他办公室里,最引人瞩目的是墙上张贴的棚改木棉岭、玉龙、布心三个片区建筑垃圾破碎处理的进度图,红域的代表破碎完毕,黄色部分代表等待破碎,蓝色部分表示需进行分拣后破碎。图表显示,三个片区的大部分区域都已飘红,棚改建筑废弃物的破碎施工进展顺利。
重生之后,这些建筑材料将怎么样去使用?据范璐璐介绍,通过就地再生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但这种利用并非一视同仁,而是分为低附加值和高的附加价值两种等级,前者主要用来进行管网回填,占比60%,而后者则用来做各类砖与基层,占比40%。
即现场分拣破碎,将建筑废弃物处理成的石粉或砖粉(即0~10mm尺寸的材料),用作一般性管沟、基坑回填,约占总处置量的50%。
即将建筑废弃物处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31.5mm尺寸的材料),经过处置加工成骨料,用于低标号道路垫层、水稳层、低标号混凝土等。
3.透水砖:可用于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 音等特点。
按照一定的工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成透水砖、路缘石、内隔墙等再生制品,将项目废除的沥青路面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道路建设。
江建是天健集团副总工程师、工程设计部总经理,他的角色可以说兼具了“研发”与“产品经理”两个方面。罗湖棚改项目产生的再生骨料体量很大,除了自身使用之外,还有大量结余可以供给其他项目。因此,制作出来的再生产品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及市场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转变,采用绿色产品正在成为城市建设的风潮。今年5月,“深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协会”正式筹备组建。协会囊括了从建筑废弃物处理,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综合利用的各类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一些企业年处理建筑废弃物的能力都达到50万吨以上,个别企业年处理建筑废弃物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绿色产品正慢慢的受到市场的重视与欢迎,我们正致力于给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大量建筑垃圾处理和建筑原材料的需求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深圳市汇利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以往在我们的祖国,对天然资源的利用成本是极其低廉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企业有动力去从事程序复杂的资源再生利用,但这样的形式是无法持续的,资源再生利用慢慢的变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何锋说,在深圳全力打造绿色之城的道路上,罗湖棚改将成为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典范之作。
实际上,罗湖棚改的示范效应正在逐渐显现。以罗湖棚改等大型项目的试点经验为基础,深圳将推行拆除工程与综合利用一体化施工模式,要求实施主体在拆除施工前报备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方案,推行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利用,提出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综合利用、再生建材使用等要求,加强拆除工程源头管理。
除了在罗湖棚改项目中践行综合利用的理念,承接主体天健集团还为推动综合利用承担了更多的公共性职能。江建介绍,天健集团承担了深圳市住建局关于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收费与综合利用项目激励的两项课题研究。前者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的方式,引导建筑设计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做好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价值,达到循环利用和减量排放的目的;后者则是通过出台经济、政策等激励办法,鼓励企业投资生产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
此外,在深圳筹备成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协会的过程中,也能够正常的看到天健集团在其中组织协调的身影。在江建看来,成立协会之前,各个综合利用企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单打独斗,没办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成立协会之后,既能够规范行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助于向政府提出诉求,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