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自5月初以来,本报“关注‘吃费’手机”的连续报道,在哈市数百万手机用户中引起巨大反响,本报新闻热线每天都能接到上百名读者打来的咨询、投诉电线月中旬以来,哈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接到的关于“吃费手机”的投诉电话数量也出现了激增的情况。“吃费手机”在哈市销售已有几年,但是手机用户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手机存在“吃费”问题,也不清楚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对此,哈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相关负责人指出,遇“吃费手机”,消费者维权须三步走:第一,打印话费详单;第二,提交证据要求退费;第三,要求做软件升级。
“我的手机总能收到各种短信,有的是天气预报,有的是娱乐报道,还有的是扣费通知。我从来就没定制过这些服务,怎么会经常接到这些短信呢?我没打印过话费详单,电话卡也不是我的名字,我真担心手机被‘吃费’了。”哈市市民李秀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
在记者接到的热线电话中,咨询与李秀明类似问题的电线%以上的手机用户对自身每月的话费并不清楚,也从来不调取话费详单查看。即使一些手机用户查看了线开头的短信号码,可因“吃费”金额只有几元钱或十几元钱,便觉得金额太少,不够跑一趟营业厅的,于是就没去找。
哈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王绪坤说:“‘吃费手机’是由手机方案商、生产厂商、代理商、销售商、SP增值业务服务商等多个环节秘密组成的一条黑色产业链条,其中,‘吃费程序’的设定是经过精心谋划的,消费者很难发现。建议消费的人在使用电子设备的同时,仔细地了解话费的去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打印话费详单。除了可供消费者查询话费情况,话费详单还可当作消费者维护权益的直接证据。”
“我买的‘天时达’手机不光扣短信费,有时还半夜自动上网,虽然上网的流量费不是很多,但总让人心里觉得不踏实。我到营业厅去找,工作人员说,一定是我不小心进行了误操作,否则不会有上网流量费的,我怎么说也说不清楚。”今年63岁的哈市市民赵先生说。据赵先生介绍,有的上网流量费是在关机或是半夜产生的,而他不仅不会上网,更不会半夜用手机上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手机用户发现了自己的手机被“吃费”后,去找运营商,可总是由于证据不足,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对此,哈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相关工作人员指出,手机用户察觉缺陷后,须向运营商提供“吃费手机”实机、发票,以及话费详单,一经确认是由于“吃费程序”产生的话费,可要求退费。
据了解,4月20日至5月20日,省移动公司已向“吃费手机”用户退费4500元。
“我的手机被‘吃’了不到3块钱,我不想找了。可是这部手机以后会不会再‘吃费’让我很担心,我该怎么去办?”很多“吃费手机”用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询问了类似问题。
对此,哈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指出,手机用户在确认自己的手机中存在“吃费程序”后,可以凭“吃费手机”实机,要求手机售后部门或代理商,对手机进行免费升级,将“吃费程序”删除。